日常生活中,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,虽然没有像衡量一个人的血压和体温是否正常,那样可以测量,而且标准比较客观统一。但心理学家研究认为,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,通常有以下几个标准:
一、智力正常
正常智力是一个人生活、学习和工作的最基本心理条件。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智力标准是:正常人的智力处于85--130分之间;在70~79分之间属于智力缺陷,属于心理问题范畴;低于70分属于低能,属于心理疾病范畴;智力超过130分为智力超常,但属于心理健康范畴。目前国际上认可的具有相对科学和实用性较强的智力测试表,并不止一个。比较常见的有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医生西蒙推出的“比奈-西蒙智力表”,还有美国的韦克斯勒发明的智力测验表。
二、情绪积极稳定
正常的喜怒哀乐的表达,是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心理潜能的发挥,更有利于人们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。而经常性的激烈的情绪表达,或者长时间的情绪亢奋或消极都会引起心理失衡,不仅影响人的认识和行为的表达,还可能导致生理机能的紊乱,导致身体疾病的发生。因此,保持稳定的情绪和情感表达,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。
三、社会适应良好
较强的社会适应性,是指一个人可能根据客观环境需要,不断调整自己的身心行为,达到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和谐相处的状态。社会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:一是较强的人际关系适应能力。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,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;二是较强的自然环境适应能力。这一条对年轻人显得尤为重要;三是较强的适应不同情境的能力。情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,广义是指宏观的社会环境,狭义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发生的场所氛围,如面试、演讲、表演等。
四、顽强的意志品质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,无论大小。自觉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,并支配自己的行动,努力实现目标的这个过程,就是意志。意志是人意识能力的集中体现,是个体重要的精神支柱。衡量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强弱、高低、健全与否,主要依据四个标准:一是果断。明辨是非,合理决断和执行;二是自觉。明确认识自己的行动目的,并主动配合调整自己的行动,使之符合预定目的;三是自控。是指善于促使自己执行已采取的决定、排斥与决定无关的负面情绪和行为;四是坚忍。坚持自己的决定,克服困难,实现理想目标。
五、具有健全的人格
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,具体是指一个人在适应社会生活过程中,其身心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对自己、他人及外界事物的个性特征,又称为个性。人格不是孤立存在的,健全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气质、能力、性格、理想、信念、人生观等各方面都能均衡、健全的发展。
六、良好的人际关系
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,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如下具体表现:一是在人际交往中,心理相容、互相接纳、尊重彼此;二是对他人情感真挚、善良;三是懂得奉献,以集体利益为重;四是他人有爱心。
七、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
衡量一个人的年龄有三个标准:实际年龄、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。实际年龄是人的自然年龄;生理年龄是指人生长发育所呈现出来的年龄特点;心理年龄是指人整体的心理状态所呈现出的年龄特征,与实际年龄也不完全一致。人在不同心理年龄期具有不同心理特点。心理特点符合心理年龄,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个体实际年龄与心理年龄、生理年龄相符合;二是个体在不同的心理发育期能表现出相应的心理特征。
非常好课:
长按识别二维码
快乐工作 幸福生活